簡體 | 繁體 | English | 網(wǎng)站地圖
   
當前位置: 首頁  >  新聞頻道  >  審計動態(tài)  >  地方動態(tài) > 正文
 
湖北審計建言獻策 助推該省大興農村水利基本建設熱潮
 
【時間:2011年12月23日】 【來源:湖北省審計廳】字號: 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    12月5日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在全省范圍內啟動“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”活動,大興農村水利基本建設熱潮,以回應和解決上半年“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”活動中發(fā)現(xiàn)的群眾最關心、最迫切的農村水利建設問題,將“三萬”活動進一步推向深入。

    今年初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“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”重大部署,湖北省審計廳組織“三萬”活動工作隊進村入戶,送政策、訪民情、辦實事、促發(fā)展。5月,省審計廳廳長張永祥親自帶隊,深入駐點四村開展調研,審計廳調研組到田間地頭、水庫渠道、河池塘堰等進行調研勘察,發(fā)現(xiàn)當前農村水利基本建設已成為當前制約農村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瓶頸問題,并提交了《當前農村水利基本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——從紅安四村旱情探尋農村水利建設困境之解決途徑》的調研報告。

    在調研報告中,該廳重點反映了當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體系薄弱,效益衰減嚴重;現(xiàn)有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縮,支渠及末級渠系建設嚴重滯后;農村水利建設財政投入不足,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到位;水利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分散,缺乏有效整合;體制機制運轉不暢,服務體系不完善等突出問題。就如何搞好當前農村水利建設,促進“三農”工作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,該廳提出五點建議:在農村水利布局方面,變“局部謀劃”為“整體謀劃”,全盤統(tǒng)籌安排農村水利建設;在加大農村水利建設投入方面,變“國家主導投入”為“多元投入”,不斷完善“財政投入為主導、鄉(xiāng)村農戶投入為主體、其他投入為補充”的新型農村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機制;在健全農民主體參與機制方面,變“要農民辦”為“農民要辦”,深入農村,組織發(fā)動農民群眾在農村基層開展農田水利建設;在推進農村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方面,變“被動管理”為“主動管理”,加大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、水價改革、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工程產(chǎn)權制度改革力度;在強化農村水利建設績效評價和監(jiān)督方面,變“不夠完善”為“逐步完善”,建議各級政府把農村水利建設重點工程納入年度目標考核,加強督促檢查,加大責任追究力度。

    調研報告被省政府政研室轉發(fā)全省,省委副書記張昌爾作出重要批示。此次調研工作還被《中國審計報》頭版頭條配評論員文章進行重頭宣傳。

    針對審計調研反映的問題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。省領導組織開展了多次關于農村水利建設的調研活動和專題會議,并積極采納審計建議,把農村水利基本建設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,列入省委、省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。在今年該省開展的“三萬”活動中,省委決定以“挖塘堰、強基礎、惠民生”為主題,開展新一輪“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”活動,大興農村水利基本建設,解農民群眾的燃眉之急,鞏固、運用、擴大上半年“三萬”活動的成果。

    據(jù)了解,新“三萬”活動將集中3個月時間,在全省范圍內組織動員省、市州、縣三級黨委和政府所屬機關、各人民團體以及部分大專院校、企事業(yè)單位的干部參與,共組成約8550個工作組、選派約26480名干部,下到全省所有的村,多渠道開展籌資籌勞,采取宣傳政策、走訪農戶、整治塘堰及小型水利設施、建立機制四項措施,幫助農民修整塘堰20萬口以上,覆蓋每一個村民小組。目前,此項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。(劉明亮  樂芬)
【關閉】    【打印】